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堆积层 距今40000年以上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堆积层 距今40000年以上

专家考察遗址出土文物。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堆积层 距今40000年以上

灰坑分布情况航拍图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山发现旧石器时代晚期堆积层 距今40000年以上

旧石器时代出土石器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敏华 通讯员 西樵宣):昨日,广东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海博物馆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在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的发掘获得突破性进展,确认该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两个时期的遗存。遗址首次发现西樵山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层位,是目前广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

平面岗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两个时期遗存

“未有珠三角,先有西樵山。”作为远古时期火山爆发而产生的西樵山,当地人一直利用自然赋予的西樵山岩石制造石器,用于渔猎、捕捞。然而,西樵山上的古石器到底可追溯到什么年代,一直是个谜。

1958年,西樵山遗址群被发现,中山大学、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对遗址群开展了多次考古调查与试掘工作,1960年贾兰坡先生提出了“西樵山文化”的概念,遗址群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其性质被认为是多处重要的石器加工场。但由于缺乏系统工作,西樵山遗址群及“西樵山文化”的具体内涵与年代认识均不清晰。

作为“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广东地区的主要实施内容,自2023年3月起,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樵山遗址群开展了区域系统调查与勘探工作,其中在平面岗遗址获得突破性进展,确认该遗址包含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两个时期的遗存。

据广东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介绍,平面岗遗址位于西樵山东南麓山前冲积扇上,属于西樵山遗址群最早发现的地点之一富贤村范围内。为保护文化遗产,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平面岗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揭露面积130平方米。平面岗遗址碳十四初步测年结果显示,旧石器时代堆积年代为距今40000年以上,新石器时代堆积年代多为距今5900~5000年之间。遗址首次发现西樵山地区有确切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层位,是目前广佛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遗存。该发现延长了珠三角地区的考古学文化轴线,是探讨东亚地区现代人来源与扩散、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技术多样性等问题的关键材料。

据介绍,本次发掘采用自然层结合水平层的发掘方法,地层自上至下可分为10层,东北西南向的现代沟将发掘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对揭示该地区史前人群技术与生存方式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另外,此次考古发掘在旧石器时代堆积中出土石器800余件,石料以霏细岩为主,另有凝灰岩、粗面岩等。石器类型有石锤、砍砸器、刮削器、石核、断块、石片、碎屑等。新石器时代出土遗物有陶片、石器及带有使用痕迹的木器。石器7000余件,以霏细岩为主,少量凝灰岩等,类型有石锤、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使用石片、石叶石核、石叶、细石核以及双肩石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石片、毛坯、残断器等。木器10余件,为直径2.2~5厘米的木棍削尖一端制成,尖部可见使用痕迹,完整者长度约1米。

5月13日—14日,2024年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现场专家会在南海区博物馆召开。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社江研究员、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王幼平教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陈全家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仪明洁副教授等专家学者对南海西樵山平面岗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及出土遗物进行考察,并对遗址的性质和意义进行讨论。专家对平面岗遗址的发掘工作给予一致高度肯定,平面岗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发现大量旧、新石器时代遗物及遗迹,对于完善岭南地区考古学文化序列、揭示该地区史前人群的技术与生存方式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本次发掘揭露出新石器时代的原生层位,有助于增进学术界对西樵山文化的认识、深化岭南地区史前考古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