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将320箱珍贵档案捐赠市档案馆——“我最想把它们留在家乡南通”

古人类学家周国兴将320箱珍贵档案捐赠市档案馆——“我最想把它们留在家乡南通”

周国兴介绍其捐赠的一批实物档案。 记者杨镇潇

(化石网cnfossil.com)据南通网(记者 张坚 杨镇潇):今天是国际档案日。4日,市档案馆举办周国兴档案捐赠仪式。南通籍著名古人类学家、博物学家周国兴将其珍藏的一批资料、书籍、标本等共320箱档案史料赠予家乡档案馆。这批档案数量多、年代久、覆盖范围广、研究价值高,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档案资源,为全市开展相关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普及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320箱珍贵档案见证60年治学路

“这是河南许昌灵井哺乳动物化石……”在市档案馆,年过八旬的周国兴见证着工作人员仔细拆箱,对捧出的数件化石标本如数家珍。这批珍贵的实物档案中,除了牛、羊等常见动物化石外,还有距今几万年的猛犸象化石,以及世界各地采集的生物标本和古人类化石的复制品,都是他致力于古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研究的生动写照,成为他人生档案的重要实证。

据介绍,此次周国兴档案捐赠涉及古人类学研究的资料48箱、书籍91箱、标本163箱、展品18箱,共计320箱。可以说,他花费一个甲子时间躬耕事业的成果,几乎都集锦于此。

捐赠仪式现场,周国兴忍不住拿出一件重量级藏品“重石”,向大家讲述他的求“重”之路。“重石”又叫“加重石”,最早的标本发现于柳州白莲洞遗址。“早期的重石都是打制的,后来才发现经过加磨的重石,由粗犷到细致,这在工艺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根据史前考古资料所示,它可以安装在木竹制的掘土棒上作为加重物用于挖土点种,也可以作为渔具、装饰品,甚至作为祭祀的用品,所以它是一个多型的‘万能工具’。”

周国兴不仅研究中国的“加重石”,而且前往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等国家展开实地考察,并在开普敦非洲博物馆,目睹布须曼人史前使用的带“重石”的完整掘土棒,这对全面了解“重石”的用途有着重要意义。他说:“通过研究发现,它不仅是生产工具,还是狩猎工具,也是原始农业的播种工具,是由采集狩猎经济发展到生产性经济的转化物。而这一过渡时期便称为‘中石器时代’。”一连串的考古证据证实了华南“中石器时代”的真实存在,也证明了“重石”作为这一时期标志物的重要性。

一篇报道圆了深埋于心的归乡梦

作为江海之子,周国兴对于人类学的研究之梦自高中时期就已萌发。1954年至1957年,在南通中学就读期间,他偶然读到一本由我国著名史前考古学、古生物学家裴文中写的有关史前考古知识的普及读物,文中提到的猿人、石器等话题让他对此产生了兴趣。之后,他偶然一次在姜灶港奶妈家屋后荒地上的一坟头看到一个人头骨,就将其捡了回来。由此,一本书、一件实物,促使他走上了专业学习人类学的道路。

“周教授从南通读完中学之后,走出去到复旦大学师从体质人类学家吴定良教授学习人类学,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从事古人类学与史前考古学研究,从事科研工作超过一个甲子。一系列的研究工作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宝贵的资料。”2007年年初,时任江海晚报编委、专副刊中心主任黄俊生在采写“江海之子”时,踏上前往北京寻访周国兴的道路。

黄俊生回忆:“当时,他向我们吐露心声,希望给自己这辈子收藏的藏品,包括在考察过程中留下的大量笔记,找到好的归宿。”彼时,几家博物馆与档案馆均向他提出征集意愿,包括其所在的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柳州白莲洞洞穴科学博物馆、元谋人博物馆等,但周国兴表示,“我最想把它们留在我的家乡——南通”。

回通之后,当年1月30日,《江海晚报》“江海之子”专栏以整版刊发由黄俊生撰写的《探索于白骨与真谛之间——记人类学、史前考古学家周国兴教授》一文。行文末尾,作者写道:“如今,这批珍贵的考古、考察原始资料静静地等待着家乡博物馆、档案馆去‘迎娶’。”

南通市档案馆研究馆员朱江当时正从事档案征集工作,他看到消息后立即促成此事。

三次捐赠为家乡留下精神财富

据了解,这已经是周国兴第三次将个人档案资料捐赠给家乡档案馆。其中,2010年,他将其长期从事科学考察与学术研究撰写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公开出版发行的专著及结集科普小品集与杂志、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有关考古工作的书信等161件捐赠给南通市档案馆。2015年,他又将自己编著的《日本侵华时期大同煤矿万人坑调查研究实录》及近半个世纪研究大同“万人坑”的手稿、野外工作日志、平面图、宣传品、展览图册等共37件,照片452张,底片270张全部捐献给了档案馆,这些档案史料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残害中国人民的铁证。

“周教授的档案集结在一起是他成长经历、心路历程、奋斗足迹的真实写照,从中可以窥见古人类学、博物学等多方面学科的发展和壮大,也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到时代的风云变化。”市档案馆原副馆长许建华表示,周国兴档案呈现出理论和实践结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合、普遍性和特殊性结合的特点,体现了他志存高远、求真务实、奋斗不息、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

周国兴的这趟回家路,他惦记着要将个人珍藏捐赠家乡。他说:“档案馆将我的藏品保护得非常好,而且管理很严谨。我想,把它捐赠给家乡更有意义。”

市档案馆馆长陈海兵表示:“我们将对这批珍贵的档案作进一步整理,特别是加强对实物档案的管理和保护,同时细化展陈展览的方案,有效利用这批档案,发挥其教育科研的作用。我们也呼吁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捐献档案或提供线索,让散存在社会且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和实物得到更好的保护。”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人类